剪头发有哪些讲究风水

中国民间习俗:正月里为何不可以剪头发 细心的人可能会发现,在新年假期后,有一个行业是比国家规定的法定节假日长非…

中国民间习俗:正月里为何不可以剪头发

细心的人可能会发现,在新年假期后,有一个行业是比国家规定的法定节假日长非常多的,那就是美发行业。非常多美容美发店,过了正月初十,甚至过了正月十五才开始正式上班。有些了解民间习俗的朋友可能早就猜出这跟国内的一项习俗有关。没错,那就是“正月里不适合理发”。
由于正月是过年,很大一部分人都为了迎接过年能有个新面貌,在腊月就已经把头发理好了,如此正月剃头理发的人自然就少了。正月里不可以剃头,是期望在新的一年里财源广进。
从清军入关时说起,清廷为了"削平四周,留守中原"的治国主张,决定推行一种奇怪的发式:将头发从前部到脑顶剃去,再将四周的发际全部剃光,只留下中间集中的一块和一个长长的大辫子(资金鼠尾)。为了一统江山,特别是统治思想,这种发型要在汉人间大肆推行。推行的媒介便是剃头匠,清政府把全国的剃头匠召集起来,每个人发给一个挂有圣旨的"吊投旗杆"。

随后,这些剃头匠便走街串巷,把大家的头发一一拿下。当时的满清打出的口号是"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这种强硬的做法出人意料之外地遭到了历来柔弱的江南民众的反对:江南士子觉得剃头是对他们人格的莫大侮辱,因此群起反抗,指望通过群众的力量让满人有所收敛。然而伴随一声令下,接连出现了"扬州10日"和"嘉定三屠"等悲剧,满人硕德预亲王多铎作为先锋挥军南下,遭到南明军民的顽强抵抗,后来,为了剃发的问题,非常多的故明民众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在江南、山东、河北、河南、湖北与一带,大家于每年的正月,特意让我们的头发“任之短长”,以纪念故明王朝的灭亡,“有《黍离》之悲也”!
资金鼠尾
在民间,到今天流传一句忌讳歌谣:“正月里不剃头,剃头死舅舅”。目前上了岁数的人还对此身怀禁忌。有媒体报道说在长春,由于舅舅发现我们的外甥理发,而闹得非常不愉快。在这位舅舅看来,这个外甥“太任性”,没礼貌,正月里理发,无疑是对他的“诅咒”。最后在亲戚的调节下才算作罢。
正月里不理发,仍然在非常多地方口耳相传,特别是有舅的孩子,有些讲究的家长则会对其格外叮嘱,生怕孩子在正月里理发会对孩子的舅不利。当然,这也好像有些小题大作,牵强附会,有些迷信的成分。
“正月里不剃头”与“死舅”这两件看上去毫无联系的事物联系在一块,究其源头,来自于一种附会和误传。据民国二十四年版的《掖县志》卷二《习俗》揭出了风俗习惯的谜底:“闻诸乡老谈前清下剃发之诏于顺治四年正月实行,明朝体制一变,民间以剃发之故思及旧君,故曰‘思旧’。相沿既久,遂误作‘死舅’。”正月不剃头,原是“思旧”。即说清军入关,强行需要汉民剃发留辫,而汉民则因为心怀故国,相约正月里不剃头,以示不忘旧君,成为“思旧”。时间久了,“思旧”便谐音成了“死舅”,最后以讹传讹,成了“正月里不剃头,剃头死舅舅”的民间忌讳。

而“正月里不剃头”,还与古时候汉人对头发的看重有关。《孝经》载:“身体发肤,受之爸爸妈妈,不敢毁伤,孝至始也。”古时候汉人觉得“头发”是爸爸妈妈给的,因此自身无权“处置”我们的头发,而头发也被觉得跟我们的生命一样要紧,所以古时候人常束发为髻。除非一个人看破红尘,要出家为僧为尼,才剃度,以表明自身不恋尘世的决心。而古时候人不理发,也有缅怀祖宗的意味。古时候人觉得头发的重要程度几乎和头颅相等的,因此“剃发”就是“剃头”,而今人管“剃头”“剃发”叫成“理发”,仅是整理头发而已,可见伴随年代的变迁,在“理发”这件事的观念上可是有着天壤之别的。
这样看来,“正月里不适合理发”深究起来,一半是传统的观念,一半是迷信的牵强附会。到了现在,已没必要对“正月理发”与“死舅”的关联性做太多的考究。而从中医养生角度讲,正月里不理发是有其合理性的。《黄帝内经·素问》载:春3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奉长者少。“也就是说,春季是万物萌发、推陈出新的时节,而不应该阻止新生事物的成长。对应到头发上,就是要让头发披散开来,任其自由成长,而不应该剪断,违逆春生之气。

关于作者: 学习啦

为您推荐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