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调研报告 12篇

产业调研报告是对某个行业进行系统、周密、广泛的调查研究后所形成的报告,主要是针对该行业的发展现状、趋势进行研判…

产业调研报告是对某个行业进行系统、周密、广泛的调查研究后所形成的报告,主要是针对该行业的发展现状、趋势进行研判,并结合该行业提出相应的策略和建议。以下是有关于产业调研报告的有关内容,欢迎大家阅读!

产业调研报告 12篇num

产业调研报告1

我县总工会积极落实《关于认真做好最低工资标准执行情况监督的通知》有关文件精神,工会领导非常重视此项工作,认真按要求做好我县的最低工资标准执行监督检查工作。现将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加强组织领导

为切实做好最低工资标准执行监督检查工作,我县工会根据实际情况,成立了以工会主席为组长的县工会最低工资标准执行监督检查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统一协调指挥,落实上级工作安排,制定工作具体计划。

二、做好宣传教育

我们省的最低工资标准为630元,做好最低工资标准执行监督检查工作,确保这项政策落到实处,是切实维护职工权益,获得合法报酬的`必然需要,我们各级工会应该在关心职工生活,维护职工权益上多做工作,切实保障职工的权益不受侵害,保障全体职工享受正当的工作时间和强度,享受到各项国家规定的福利。把工会真正建设成职工之家,体现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为此我们把督促用人单位认真执行新调整的最低工资标准作为一项重点工作,在我县的新闻媒体上进行了广泛宣传,使各用工单位和个人知晓,为使最低工资标准执行得到较好落实提供了舆论支持。

三、开展督促检查

我县总工会专门成立了个最低工资标准执行情况督促检查工作小组,分头深入到各个用工企业进行检查。各工作组共走访调查了近20个单位的5000多名职工。从检查的情况看,大约有一半多的用工单位执行了最低工资标准,但仍有部分用工单位没有执行该项制度。主要原因是这些单位处于停产、半停产的状态,企业自身运转困难,不能保证正常工资发放。

我县总工会今后要将最低工资标准执行监督检查工作作为一项日常工作坚持开展下去,对有能力却不执行该项制度的用工企业加大督查力度,切实保障企业职工的合法权益得到有效保护。都暂时没有能力落实该项制度的企业,也要不定期地进行走访,及时了解企业经营情况,防止出现企业作假的行为。

产业调研报告2

茶叶是XX乡重要的传统优势产业。为加快茶产业发展,全面提高茶产业综合生产能力,进一步推动茶叶改良、产业化、标准化、品牌化。我们对xx茶产业的发展进行了调研,形成了如下调研报告:

一、xx茶产业的发展有着良好的基础和条件。

xx乡自然条件优越,适合茶树生长,茶树品种资源丰富。xx乡位于盈江县西北部,属于开发区。乡内山峦重叠,沟谷纵横,地形起伏较大,以丘陵和小水坝为主,平均海拔1760米。土地总面积226平方公里,其中耕地23004亩(水田7160亩,旱地18488亩),森林138235亩。xx乡是盈江县重要的茶叶产区。现在,全乡建立了完善的茶叶种植、加工、营销和技术推广体系,积累了丰富的`茶叶生产经验,实现了传统生产技术向现代生产技术的转变,打造了“xx山”茶叶品牌和系列产品。在XX年被州政府授予接待专用茶称号。XX年底,全国共有7个初级制茶厂,1个精制茶厂,2条精制茶生产线,3万公斤精制产能,15个茶叶科技团队。茶叶面积10776亩,产量107万公斤,产值542万元,农民茶叶收入235元。与“十五”末相比,产量、产值和茶农收入分别增长33%、76.3%和58%。

二、茶叶是促进山区、半山区和民族贫困地区广大农民的支柱产业。xx乡茶涉及面广,影响大。茶叶覆盖了全乡所有的村庄。

茶叶生产加工流通从业人员6500人,占全乡总人口的61%。在茶叶开发村,农民家庭收入的30%主要来自茶叶。

三是xx乡茶叶产业发展呈现良好态势。

全乡共有10776亩连片茶园,其中一个规模经营面积超过100亩。茶叶加工企业实力逐步增强。有机茶克隆种子无公害茶叶生产基地正在加快建设。全镇已建立克隆种茶基地3652亩,其中XX新植茶园352亩,XX新植1400亩,XX新植2350亩,XX新植1426亩。

四,xx乡茶叶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自“xxx”以来,xx乡茶叶产业发展迅速,但发展中仍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对茶叶作为产业发展的地位和作用认识不足,部分村社对茶叶作为产业发展重视不够。二是茶叶扶持政策不配套,不完善,扶持少,投入不足。第三,一些茶园基础设施差,管理粗放,产量低,效益差。四是产业化水平低,缺乏一批档次高、规模大、带动能力强的全省知名茶叶品牌龙头企业。第五,人才缺乏,技术落后,茶叶产量和质量提高缓慢。

五、“XXX”xx乡茶产业发展思路、目标、任务和重点。

针对XXX乡茶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XXX乡茶产业的发展思路是:优化结构布局,开发良种,加大投入,以单位面积产量为重点,提高质量,改善加工,建立健全茶园管理体系,培育龙头企业,打造品牌,拓宽市场,扩大名优茶比重,增加无公害有机茶生产,加快茶叶产业化,目标任务是:到“xxx”末,全乡茶园面积1万亩,总产量90万公斤。茶叶平均产量100公斤,工农业产值720多万元,茶农收入500多万元。工作重点是分两步走。第一步,实施“1234战略”。即发展四大茶;稳定茶园面积1万亩;重点扶持2家茶叶龙头企业;努力打造三大茶叶品牌。茶的四大类型是:绿茶巩固升级,普洱茶发展突破,红茶恢复发展,茉莉花茶适当增加。通过改造、淘汰和新植,茶园面积保持在1.2万亩,可采面积保持在1万亩,其中良种面积90万亩(新植35万亩)。重点扶持“xx山”龙头企业;更新、改造和整合10个茶叶初级加工厂;建立机械修理、采矿三大示范模式,辐射面积3000亩。第二步,逐步培育和扶持龙头企业,全力打造茶叶品牌,采取政府引导、企业自主的重组或兼并形式,实行企业强强联合,力争打造一个大茶叶龙头企业,一个茶叶品牌,一个全乡系列产品,依托国内外市场,充分发挥xx茶叶市场的竞争力和突出经济强势优势的能力。

六、“XXX”xx茶产业发展的两大关键举措。

1、抓好种植加工,全面提高茶叶产业化水平。第一,稳定茶园面积,优化区域布局。按照改造一批、淘汰一批、种植一批的原则,继续实施茶叶区域布局、规模化发展和良种化种植。二是切实加大中低产茶园改造力度。xx农村的茶园大多是六七十年代开发的,现在基础差,产量低。通过加强茶园水利基础设施、补植和种植等。中低产茶园应全面升级改造,提高单位面积产量。第三,全力打造优质茶园基地。“xxx”乡要努力建设1.2万亩优质茶园基地,发展1万亩绿色有机茶园。四是改造现有茶叶初级加工厂。xx乡有7家初级茶叶加工厂,xxx力争改造5家,改造后的初级茶叶加工厂产能可达2万公斤以上。第五,努力推进XX乡精制茶加工企业技术改造。给予重点支持,促进其设备更新、技术改造,提高其生产加工水平。“xxx”乡重点支持发展两条茶叶深加工生产线,使每条生产线的生产能力达到20多万公斤。第六,对茶叶企业进行改革和重组。按照市场导向的原则,在企业自愿的基础上,通过政府引导和改制重组,全力培育全乡茶叶龙头企业。第七,调整产品结构,加快适销对路产品的研发。以市场为导向,合理调整产品结构,既要巩固传统产品的生产,又要加快适销对路产品的研发。

2.打造“xx山”品牌,扩大xx茶市场影响力。第一,整合xx茶品牌。认真筛选xx茶现有品牌,继续打造具有xx特色和代表性的茶叶品牌和系列产品。同时,规范茶叶市场,打击不正当竞争,杜绝生产假冒伪劣产品,切实加大对xx茶叶品牌的保护力度。二是加强茶叶营销,建立茶叶营销体系。通过发展专业化营销企业,建立茶叶专卖市场、专卖店和专柜,组织各种茶叶营销活动,开发茶叶订单,促进xx茶的销售。通过保护古茶树资源,挖掘茶文化,发展旅游业,宣传茶叶,促进茶业发展。

产业调研报告3

生猪业是**市畜牧经济的支柱产业,其产值已占到畜牧业总产值的52%,是农民家庭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生猪生产在保障市场供给,平抑市场物价,促进地方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和农民增收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当前我市生猪生产正处于重要转型的关键时期,出现了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如何抓好生猪产业,推进现代畜牧业发展,成为当前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

1、当前生猪生产的主要特点

2、生猪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

2.2投资融资体系不完善,投入严重不足。生猪生产需要较大的投入,长期以来政府、社会和金融对生猪业的投入偏少,已严重影响到了我市生猪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和猪肉的市场供应。一是政府投入不足。

20xx年以前国家对畜牧生产的重要性认识不够,长期以来对畜牧经济特别是生猪生产投入很少,20xx年由于猪肉市场供应偏紧,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扶持生猪生产的政策加大了对生猪生产的投入,但我市属于生猪生产小县市,达不到享受国家优惠政策的规模,能得到国家投入的资金很少,市财政财力有限,对生猪生产投入不够。

二是金融支持力度不大。小额农贷额度偏低,贷款程序或手续复杂,同时因信贷担保与反担保机制未建立等诸多体制机制的制约,难以对发展生猪生产特别是发展规模养猪提供信贷支持。三是养殖户自身投入不足。由于前几年生猪价格受市场行情影响较大,目前价格又走向低潮,养殖效益低甚至亏本,养殖户自身积累不足,再生产性投入不多。

2.3生猪规模养殖发展不快,规模化程度不高。随着农民大量外出务工、劳动力价格上涨,生猪养殖比较效益较低,加上养殖风险大等原因,散养户不断下降已呈不可逆转的必然趋势,另一方面也给生猪生产的规模化、区域化、专业化提供了机遇。

近年来,我市生猪养殖规模化程度虽然得到了一定程度提高,但规模养殖发展仍然不足,20xx年规模化程度仅为26.8%,20xx年虽然有所增加,生猪养殖特别是纯农业乡镇仍然以散养为主,但散养户下降幅度较大,近郊及工业乡镇无猪户已达75%,远郊乡镇也达到了40%左右,我市生猪生产形势不容乐观。

产业调研报告4

根据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工作安排,我局及时抽调业务工作人员开展调研工作,现将调研情况汇报于后:

一、俄色茶发展情况和效益

我县从20xx年开始建设和推广俄色茶产业,到20xx年共发展俄色茶3000亩,其中20xx年发展20xx亩,20xx年发展1000亩,都属于州级财政林业产业项目,还未产生效益。

二、政策支持和帮助

俄色茶发展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区、乡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顺利的进行了各项工序。

三、今后的建设和产业发展打算

俄色茶是一项增加农区农户收入,提高农户生活质量,促进社会稳定、改变农户思想观念的项目工程。我局要抓住上级部门重视的大好机会,做好基地建设和产业发展,争取在5年内再发展5000亩以上的基地,并争取资金建造1-2个原料加工厂。

四、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俄色茶在我县属新造树种,从验收结果可以看出保存率不太理想。俄色茶推广工作难度大:州级财政资金只对苗木、肥料和围栏给予补助资金,没有栽植补贴,老百姓积极性低、思想保守不愿做;工作人员能力水平低,缺乏专业培训;受地形条件限制,项目方案上作业设计难度大。

五、需上级支持和帮助

希望上级部门给予更大的支持,并在州内搞业务培训。

产业调研报告5

近10年来,我国肉羊养殖业平稳发展,肉羊生产成本较低,肉羊产品销路看好,市场稳定。我市是国家优势肉羊产业带和省沿黄牛羊产业带的重要组成部分,据统计,目前全市羊饲养总量达265多万只,已具备年提供羊肉2。5万吨的能力。今年上半年出口羊肉3204吨,创汇658万美元,同比分别增长11。48%、20。73%,占畜产品出口创汇总额的28。01%。最近,信息科就我市进一步发展肉羊生产的条件、存在的制约因素进行了调研分析,并提出了加快发展我市肉羊产业的建议,供参阅。

一、我市发展肉羊产业的优势条件

(一)生产基础良好。我市属于黄河冲积平原,有发展畜牧业、从事肉羊养殖的传统,生产经验丰富。我市又是农业大市,全市常年农作物播种面积达1420万亩,每年可提供农作物秸杆710万吨,为肉羊养殖业发展能够提供充足的饲草资源,加上近年来青贮氨化技术的应用和人工牧草种植的推广,为肉羊生产奠定了良好的饲草饲料基础条件。

(二)专业宰杀市场(村)初具规模。近年来,我市培植规范了一批规模大、标准高的肉羊宰杀专业市场和专业村,在肉羊生产销售方面发挥了基础性作用。如莘县朝城、冠县城关镇等羊肉批发市场和茌平洪屯回民李、临清尚店焦庄、高唐南镇梁庄等羊肉宰杀专业村经营思路灵活,市场适应性强,产品倍受北京、天津、济南、青岛等大中城市消费者青睐。目前全市肉羊宰杀专业市场和专业村已具备年宰杀销售羊100多万只的能力,年交易额达2亿元。

(三)宰杀加工龙头企业发展势头强劲。目前,我市拥有清真肉羊加工龙头企业两个,总投资1468元,现已具备年宰杀加工肉羊110万只的能力,产品主要供应中东、俄罗斯、港澳、欧盟等国际市场。其中阳谷张秋镇鲁信清真食品有限公司,总投资868万元,年宰杀加工能力80万只,产品主要供应国内高端市场和中东、俄罗斯、阿联酋等国际市场,20xx年实现销售收入9200万元,出口创汇1520万美元,列全省首位。该企业现已获得haccp认证,并取得了科威特、阿曼、阿联酋、约旦、利比亚、巴林、刚果、海地、黎巴嫩等国家的自营进出口权。

(四)规模生产效益可观。实践证明,农村养羊的适度规模繁殖母羊为50—100只、育肥羊为200—500只,以小尾寒羊为例,存栏繁殖母羊80只、育肥羊400只,年可获纯收益17万元(母羊:80只×1000元/只=80000元;育肥羊:400只×150元/只×1。5=90000元)。

二、当前肉羊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生产管理水平落后,经济效益较差。尽管我市在肉羊养殖业发展过程中积极引导农户改建暖棚圈舍,推广应用秸秆综合加工利用技术,但大部分养殖户目前还沿袭着传统的生产方式,管理粗放,繁殖率低,生产速度慢,羔羊发病率、死亡率高。肉羊养殖尚未彻底从“夏壮——秋肥——冬瘦——春死”的圈子中摆脱出来。

(二)羊群结构不合理,品种老化。由于近几年肉羊市场价格较好,羔羊肉走俏,养殖户不注重选备后备母羊,把羔羊大部分出售,造成适龄母羊比例偏低,周转速度慢,出栏率降低。

(三)资金匮乏,发展投入短缺。尽管我市近几年每年都投入一定数量的扶持资金用于肉羊产业发展,但其数额较小,很难满足农民规模发展肉羊的资金需求,一些优质肉羊品种无法大量引进,高新技术难以实施。

(四)肉羊预混料生产、使用重视程度不够。我市专用羊预混料基本不生产,出售商也不多。少数生产厂家的肉羊预混料中,维生素及各类微量元素含量低、价格高。养殖户添加预混料的很少且很盲目,据调查,规模饲养户近三分之一肉羊发病、死亡病例是维生素、矿物质缺乏造成的。虽然我市农作物秸秆、农产品加工副产品、下脚料产量较高,但利用率不高,加工贮存不合理,浪费严重。目前全市玉米秸利用率仅占总产量的29。8%,麦秸不到10%;对各类鲜酒糟、酱油(醋)糟、玉米淀粉渣、棉皮、瓜果蔬菜加工下脚料等农产品加工副产品的利用效率也很低,贮存加工不科学,霉烂变质多,饲喂效果不好。

(五)规模化程度低,产业链条不健全。目前我市肉羊养殖主要是以农户为基础的超小规模分散饲养方式,并且肉羊养殖与加工联接不紧密,产、加、销脱节问题普遍存在,养殖户销售不便,加工企业货源渠道不畅,大量外调,既影响了养殖户效益,又增加了加工企业生产成本。

三、加快发展我市肉羊产业的思路与建议

(一)加大政策扶持力度,营造良好发展环境。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三农”问题,各级对农业尤其是畜牧业的扶持力度越来越大,立足我市优势,紧紧抓住当前有利时机积极推进肉羊产业发展非常关键。积极宣传肉羊养殖业发展面临的’大好形势和我市发展肉羊产业的优势,积极推广典型经验,切实增强农户发展肉羊养殖业的信心;重点扶持加工龙头企业、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区),扶持肉羊品种改良、无公害畜产品认证和畜牧合作社发展;运用贴息等方式,引导和鼓励农业发展银行、农业银行、农村信用社等金融部门加大对肉羊业的信贷支持力度;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特别是民营资本参与肉羊业建设,建立多元化的投融资渠道;切实落实肉羊生产用水用电用地扶持政策。

(二)搞好产业规划,发挥好龙头带动作用。做好小尾寒羊主产区规划,以阳谷、东阿、莘县、冠县四县为主建设肉羊生产基地。大力推广“公司+中介组织+基地+农户”的产业化发展经营方式,引导加工企业和农民建立起稳定的紧密关系和利益联结机制,尽快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共存关系。实施肉羊生产加工龙头带动战略,积极发展肉羊产品精深加工和综合开发利用,以加工促发展带基地。按照“扶优、扶强、做大”原则,鼓励阳谷张秋镇鲁信清真食品有限公司和山东新世纪清真食品有限公司等企业扩张生产规模,尽快成为竞争优势明显、辐射带动能力强的大型企业集团,规范建设高唐梁村、茌平回民李、临清尚店等牛羊宰杀专业市场(村),使其尽快达到大城市市场准入要求标准。

(三)加大肉羊品种引进改良力度,切实提高肉羊品质。以品种改良为核心,实行引进良种和改良土种相结合的办法,提高优质肉羊品种普及率,带动产业升级。小尾寒羊适应性强,抗病力高,具有早熟、多羔、生长快、产肉多、肉味好、裘用价值高等遗传特点,是优良的地方良种,被誉为“国宝”,对其杂交改良后,可以进行高档羊肉生产。在全面搞好小尾寒羊提纯复壮的基础上,有计划的引进国外大型肉用绵羊品种进行经济杂交,发展肥羔和高档羊肉生产非常适应国内外市场需求。

(四)推进机制体制创新,提高服务能力。积极引导企业、农民和经济实体发展各类合作经济组织,围绕产业各个环节搞好服务,加快科技推广应用,促进行业自律,提高组织化程度,实施产销对接。组织肉羊饲养场(户)、饲料生产企业、种羊繁育场、羔羊生产场(户)、屠宰加工企业等组成肉羊合作社,形成一个上下衔接、左右配合的网络体系,架起饲养户、企业与市场的桥梁,进一步推动肉羊产业化发展。同时,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组织教学、科研、生产单位,对肉羊产业化经营中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联合攻关,走产学研结合之路。围绕标准化生产,重点推广标准化生产场(区)设计、生产工艺、饲养技术、疫病防治技术、环境控制技术和粪污无害化处理技术,指导投入品的合理使用尽快建立起支撑标准化的技术体系,促进肉羊产品质量不断提高。

(五)开发本地饲草料资源,筛选合理利用方案。与本地及周边农产品加工厂签订长期包销合同,成立饲草料专业调运合作组织,定期送到各养殖户并指导贮存加工使用。构建饲草料供、销网络,随时联络、均衡供应、及时调剂、送货上门,使规模养羊户既能保持日粮稳定供应,又能大幅度降低原料采购费用,使厂家、养羊户双方受益。定期公布瓜果蔬菜加工下脚料等农产品加工副产品价格、采购方向、加工保存技术、饲喂注意事项等,推广玉米秸青贮和麦秸氨化饲喂技术等。

产业调研报告6

五年来,镇党委、政府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结合本镇实际,确立了“工业强镇、项目支撑、产业富民、体制创新”的发展思路,注重发展以“牛羊禽、保护地、经济林”为主的农业产业,不断加强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工作,大力发展商贸产业。经过镇党委、政府一班人的共同努力,广大农民收入显著提高,镇财税收入屡创新高,主导产业得到了极大发展,全镇经济呈现出蒸蒸日上的发展势头。

一、主导产业发展现状

(一)农业及农村经济成效显著

此前,xxx是个名副其实的农业大镇,广大农民以种粮为生,虽然能够解决温饱问题,但经济收入不高,正常年景人均年收入仅为2450元,是全县平均水平的72%。20xx年,新一届党委、政府根据xxx山多地少、农业人口比重大、种植结构单—的实际情况,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农民自愿为原则、以农民增收为目标,把发展农业产业化作为调整和优化农业、农村经济结构的重大举措和促进农民增收、富民兴镇的重点工程来抓,不断加大农业投入,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不断调整、优化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注重抓好设施农业、畜牧养殖和经济林等特色产业,并着力培育龙头企业和专业市场,农业产业化经营取得了明显成效。

2、服务体系正在形成。以招商引资为依托,以小城镇建设为平台,建成了全县最大的大牲畜交易市场和农产品交易市场,交易客户和交易额持续增加,并影响和辐射到了建昌、凌源等邻近市县,甚至远到河北、河南等地。同时,镇政府实施龙头带动,不断强化科技培训,创新服务体系,使农户生产与大市场之间得以有效衔接,农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3、管理机制日渐完善。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农业产业化工作。切实加强领导,成立了专门的农业产业化办公室,并组织专业人员深入调研,制定了产业化发展规划,成立了由主抓农业副镇长负责的产业化领导小组,使全镇农业产业化进程得以有序进行。

4、合作经济不断发展。到目前为止,全镇有各类农民经纪人100余人。农机、蔬菜等农村专业合作组织正在积极筹建中,农民经纪人队伍不断壮大,这些都在农业产业化发展中发挥了积极作用。这些不但有力地促进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而且最大限度地保护了农民的利益,使农民收入不断提高。

(二)工业实力逐步增强

xxx资源匮乏,搞项目建设缺乏先天优势。然而镇党委、政府一班人抓住主题不动摇,坚定不移地走“工业强镇、项目支撑”之路,并把项目建设作为“唯此为大、唯此为先、唯此为重”的“天字号”工程来抓。

首先,镇党委政府成立了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工作领导小组,由镇党委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挂帅,抽调得力人员成立了项目建设办公室,专职负责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工作,并进一步明确了奖惩制度。

其次,广泛开展宣传工作,统一全镇干部群众的思想认识,使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工作深入人心,人人皆知,在全镇形成了“重商、亲商、留商、富商、安商”的社会氛围。

第三,创新招商方式,提高招商成效,在工作中注重“以情招商”、“以商招商”,以真情打动客商,以热情服务感动客商,使客商招得来、留得住。

四是优化招商环境,增强招商竞争力。我镇正积极进行冶金园区的筹建工作,现在园区的整体规划已经完成,太沟8万千伏安变电项目也已完成,配水、通路等工程正在启动,为承接项目做好了先期准备。

五是严格考核奖惩,形成良好的导向机制。镇党委、政府研究出台了《xxx招商引资奖励办法》等制度,真正让招商引资有功人员经济上得实惠,政治上得荣誉。同时,注重把后备干部调往招商一线进行培养锻炼。几年来,已有多名同志因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工作成绩突出被提拔重用,从而在全镇上下形成了按招商引资实绩排位次、定奖惩、用干部的选人用人导向机制,有力地促进了招商引资工作的发展。

20xx年以来,我镇共引进xx厂、xx有限公司、xxx等投资亿元以上的规模企业6家(落户其他乡镇和xx工业园区2个),项目总投资4.47亿元,年产值达5.8亿元,年利税380万元,不但填补了我镇项目建设的空白,而且有力地拉动了全镇经济的发展。

(三)第三产业与各项民生事业协调发展

2、旅游业成为新农村建设、带动农民致富、增加农民收入的亮点。近年来,我镇重点发展以旅游、观光、休闲一体、以xxxxx等为主体的旅游景点,初步形成了以农村风貌、民族文化为主要内容的乡村旅游业。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农业方面

1、农民收入增幅较慢,经济作物如特色果业、棚菜生产等在农业结构中的比重还较低,特色农业经济凸显不够明显。

2、基地建设滞后,规模效益不明显。受长期以来以家庭为单位进行生产经营的传统模式影响,导致产业规模小而分散,很难形成种养大户,客观上制约了产业化发展,不利于形成规模、形成基地。

3、龙头企业带动能力弱。农户与龙头企业、龙头公司和中介组织之间关系松散,甚至因为部分企业的信誉、服务等问题,农民对产业化的推进有一定的戒备心理。

4、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目前我镇还未形成规范、完善的技术服务体系,注册专业中介组织较少,农民经纪人大部分文化层次和业务素质不高,因销售渠道不畅造成丰产不丰收等现象时有发生,这些因素在不同程度上挫伤了群众发展农业产业的积极性。

(二)工业方面

1、引进项目品种较单一。目前我镇引进的项目以xxx冶炼为主,品种单一,且大多数为初级加工,产品附加值较低,对地方财政税收、社会就业贡献较小,对自然资源依赖性大,企业发展后劲不足。

2、建设用地面临紧缺矛盾。主要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土地存量不足,厂房用地缺乏。主要是国家加大对土地征用的严格控制,项目征地手续越来越严格;二是项目用地征用难度大。除了征地手续越来越严格以外,群众征地拆迁抵触心理越来越强也是重要因素之一。所以,项目用地已成为招商引资最重要也是最艰难的工作,并直接决定着已签项目能否落地投产,如何超常规运作项目用地已成为当前要务。

(三)第三产业方面

1、结构不尽合理。我镇批发零售、贸易、餐饮等传统产业所占比重偏大,房地产、旅游服务等新兴第三产业比重偏小,难以起到支撑作用。

2、产业层次偏低,与其他乡镇相比差距较大。主要表现在规模小、水平低、素质差,且发展不平衡。从企业组织形式看,从事第三产业以个人私营经济为主,且投资多限于商业和餐饮业,且注册资金不多;从发展水平上看,规模小、档次低、小打小闹多,高技术、高附加值、有竞争力的企业较少,涉及新兴产业更少,这些不同程度地影响了我镇第三产业的发展。

3、基础设施和环境建设滞后,投入不足,影响了第三产业的发展。我镇有丰富的`旅游资源,但有些旅游景点因为资金缺乏,基础设施和环境建设差,配套服务不健全,还没有形成多元化、特色化、规模化的旅游点。

4、第三产业中从业人员素质偏低,市场经济知识匮乏,缺乏懂管理、会管理的人才,再加上资金紧缺,使第三产业难以形成规模发展,而且由于综合服务业发展缓慢,专业批发市场少,难以形成产销对接。

三、保证措施及扶持政策

(一)继续把富民强镇作为各项工作的最终立足点和落脚点。积极发展设施农业建设,落实惠农政策,给农民发展产业以最大的优惠条件,强化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加快专业村和专业合作社的建设,培训农民经纪人,带动农民实现由传统农业向高效农业的转变,同时,加大执法力度,严厉打击坑农害农行为,为农业生产在农机农技等方面提供优质服务。多渠道转移农村劳动力,通过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发展经济,增加工作岗位,以多元化的经济模式扩大就业容量。

(二)继续把项目建设作为主攻方向。

一是要坚持项目建设不动摇,坚持把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作为全镇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转变观念,改进工作方法,树立新的思想观念,进一步解放思想,根据我镇的实际和特点,切实建立科学的招商引资服务体系,明确部门职能,改进招商方式方法和策略,提高招商引资的效率。继续加大对外宣传和推介力度,不断提高xxx的影响力,进一步营造招商引资的浓厚氛围。

二是要加快园区建设进度,搭建承接平台。加强与规划、土地、水利、电力等部门的协调,进一步完善园区的各项基础设施建设。三是逐步调整项目建设整体布局。要突出招商选资,除常规企业外,让一些技术含量高、贡献力大的企业落户我镇。围绕xxx冶金园区的优势,深度推进产业招商,重点引进能提升产业发展层次、形成产业生产配套的大项目,推介一批能带动全镇产业整体发展的重点项目,以新的理念、新的举措推动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工作再上新台阶。

(三)继续营造第三产业发展的宽松环境。

一是要在注册资本、经营范围、经营场所、经营方式等方面进一步放宽限制。允许各种形式的资本进入,从投资经营和政策等方面为第三产业企业提供公平和竞争环境,积极吸引外来资金。

二是建议上级政府部门加强审批制度改革,简化办公程序,改进审批办法;三是要突出重点,鼓励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进一步推进乡镇企业第三产业实现快速增长。因为第三产业行业多、差异大,要从实际出发,实行重点突破,尤其是结合xxx冶金园区的成立,重点发展房地产开发业、现代物流业和社会服务业等对经济带动较大的重点行业。

在发展商贸流通业方面,要大力推行连锁经营,电子商务等现代流通方式,构建集约便利的现代零售服务体系,积极培育、建设大型专业批发市场和特色市场,实现大流通带动大市场、大市场促进大生产,在发展现代物流业方面,要整合现有资源,通过兼并、收购、联合等多种方式,组建社会化、专业化的大型物流企业,逐步健全完善配送体系,在发展农村服务业方面,要大力发展旅游、初级卫生保健、信息咨询、商品中介服务项目,大力加强农村小城镇建设,实行贸工农一体化。

产业调研报告7

根据XX区农牧业厅印发的关于开展《特色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修编资料编报的通知要求,XX县农技推广中心对XX县特色农产品实际情况作了认真调研,现将调研内容报告如下:

一、XX县特色农产品发展现状

XX县总土地面积592万亩,其中耕地面积118万亩,农作物总播种面积常年维持在100万亩左右,其中杂粮杂豆30万亩左右,最高年份可达40万亩以上,平均单产200公斤左右;甜菜种植面积7万亩,平均单产3吨左右;马铃薯种植面积11万亩,平均单产20xx公斤左右;向日葵种植面积8.5万亩,平均亩产165公斤左右。

农业是XX县的支柱产业之一,是农民的主要收入来源。近年来,在上级业务主管单位的指导XX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以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为指针,紧紧围绕XX县实际情况,加快培育主导产业和区域性特色产业的步伐,选择马铃薯、向日葵、杂豆和甜菜产业作为全县突出发展的优势产业,不失时机地推动这些主导产业向优势产区集中积极引导和扶持林西冷山制糖公司、马铃薯深加工产业、设施马铃薯、XX县老三区牌杂粮豆等区域性特色产业发展。通过实施农业产业化战略和特色产业发展规划,扩大了生产规模,加强了基地建设,提高了农业产业化整体和集约化生产水平,产业区域化生产格局基本形成,特色优势日益凸现。总的来看,我县优势特色产业发展是健康的、卓有成效的,归纳起来有以下几方面特点:

1、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科学制定产业发展规划

XX县成立了产业化领导小组办公室,结合我县实际,立足资源优势,制定特色产业发展规划,思路明确,布局科学,工作力度明显加大。根据农业发展定位和期限发展目标,我县农业发展的功能区块可划分为以下四块:一是马铃薯高产高效示范区;二是甜菜高产高糖示范区;三是杂豆生产示范区;四是向日葵高产高效示范区。

2、产业布局取得新突破,优势特色产业带初步形成

一是马铃薯高产高效示范基地建设,建设示范区3片,分别落实在统部镇水泉村、碧流汰村和统布村,重点推广脱毒优质种薯、合理密植、测土配方施肥、机械化作业、节水灌溉、病虫草害综合防治等高产高效配套技术,通过各部门的密切配合和辛勤努力,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促进马铃薯的品种专用化、技术标准化、生产区域化、经营产业化,提升马铃薯的品牌,实现增产增收;二是甜菜高产高糖示范区,以粮油糖高产创建项目为支柱,以冷山糖业为市场依托,全面带动甜菜高产高糖示范生产,大力发展甜菜生产特色产业。三是杂豆生产示范区,XX县老三区牌杂粮响誉区内外,并直接供给,而且于20xx年通过了无公害生产基地的认证,在新城子镇和十二吐乡建立杂豆生产示范区,大力发展杂粮豆产业,使杂粮豆产业成为XX县品牌的优势产业之一。四是向日葵高产高效示范区,在向日葵全膜双垄沟播及膜下滴灌项目的带动辐射下,向日葵种植辐射到统部镇、新林镇、五十家子镇和官地镇4个乡镇,带动周边6.5万亩向日葵生产。推广各类适用节本增效栽培技术3.6万亩,包括地膜覆盖栽培技术2万亩,膜下滴灌技术1000亩,全膜覆盖面积860亩,目标产量150公斤/亩,平均亩产204.5公斤,发展前景可观。

3、优势特色产业已经成为农民增收的主要渠道

优势特色产业的发展直接和间接促进了农民增收。据调查,马铃薯主产区平均亩产2720.6公斤,1.2元/公斤,亩产值3264.72元,成本730元/亩,亩纯收入2534.72元,收益很高;甜菜高产高糖示范区平均亩产3.1吨,520元/吨,亩产值1612元,成本530元/亩,亩纯收入1082元;向日葵及杂豆实用新技术在高产高效示范区内的大面积推广应用,显著地增加了当地农民的收入,大大提高了示范区农业科技含量,促使示范区形成鲜明的主导技术,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科技支撑作用明显,农民科技文化素质有所提高,优势特色农业普遍成为新农村建设的示范区和现代农业的样板基地。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与总体目标

1、指导思想

以市场为导向,以优化产业结构、提高产品质量为重点,以提高经济效益、增加农民收入为目的,在稳定优势特色农产品综合生产能力的前提下,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升级传统优势产业,着力培育发展特色型和经济型农业,进一步调大规模,调高档次,调大市场,调活机制,推动全县农业向优质特色、高效、发展,坚持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通过几年的努力,基本建成现代农业发展的格局。

2、基本原则

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的原则,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坚持重质量、讲效益的`原则,坚持以科技为动力的原则,坚持以可持续发展为目的的原则。

3、发展目标

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结构调整为重点,产业化经营、项目化运作、社会化服务,提高农业效益,促进农民增收。积极发展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开拓市场。以优质马铃薯、向日葵、甜菜种植和特色杂豆产业为龙头,培育扶持优质马铃薯、杂粮豆、甜菜、油葵等主导品种,形成规模化生产,增强市场竞争力。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产品标准化生产体系建设,进一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积极开发市场,发展品牌农业,增强优势农副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搞好农业项目招商。按照工业项目的运作方式,做好农业项目的规划、可研、申批工作。

到20xx年,我县在稳定优势特色农产品生产、确保产品安全的前提下,努力扩大特色农作物的种植面积,力争马铃薯达到15万亩,向日葵10万亩,甜菜10万亩,杂粮豆30万亩,到20xx年全县优质专用马铃薯种植面积20万亩,向日葵15万亩,县内甜菜种植面积达到12万亩,杂粮豆40万亩,年平均培训农民4.5万人次,科技入户率达90%以上,主要农作物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96%,新品种应用率达到40%,种子精选加工率达100%。积极促进科技进步,大力推广优势特色农作物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综合防治防治、新品种引进等技术措施;积极构建农业信息网络平台,促进农业信息化的发展,大力扶持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和经纪人队伍的发展,扶持发展规范化的农村经济合作组织100个,切实提高服务水平;继续加大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的认证力度,扩大品牌优势,农产品商品率达85%,其中无公害产品达80%以上。全县劳动力从事二、三产业的比重达到85%。使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突破8000元大关。种植业结构和品种进一步优化。特色农业进一步发展,产业化经营水平明显提高。培育重点龙头企业10个,带动农户20XX0户,促进加工型、服务型、营销型农业龙头企业上规模、上档次、上水平。产业化经营机制进一步健全,订单农业、合同农业、产销衔接取得初步成效,形成了比较完善的农业服务体系。到20xx年,我县将基本形成现代化农业,达到六化标准,具体指标如下。

(1)农业基础设施和装备现代化。生产条件得到彻底改善,设施农业比重加大,基本实现农业机械化、电气化、水利化。综合机械化程度达到95%;三灌有效控制面积达到80%。

(2)农业科学技术现代化。建立起完善的农业科技引进、示范、推广体系和农民教育、培训体系。在农业生产上广泛采用现代化农业技术。农业科技贡献率达到60%;居领先水平的种养业良种普及率达到90%;实用农业技术普及率达到85%。

(3)农业生产经营产业化。实现农业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一体化经营。形成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产业化格局。

(4)农业管理水平现代化。农业和农村资源的生产要素实现多层次、多形式、多元化的优化组合配置。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组织健全,实现产前、产中、产后各个环节的全过程优质服务。

(5)资源环境优良化。合理利用和综合开发土地、水利、林木等农业资源,建立良性循环的生态系统,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6)经济收益高效化。土地投入产出比达到1∶3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8000元。

三、存在的问题

1、部分特色产业布局分散,规模偏小

我县部分特色产业仍以千家万户的小规模、分散式经营为主,规模化程度只有25%左右,批量小、集中度低,管理粗放,使一些加工企业,因缺乏原料导致经济效益低下,影响了发展的积极性。另外分散经营问题十分突出,不能实行统一的标准化和规范化操作,致使产量低,产品质量不高,经济效益差。杂豆、向日葵等产业也存在诸如此类的问题。甜菜产业由于规模小,分散种植成本高,加之加工能力过剩,致使现有的龙头加工企业原料严重不足,双向影响加工和经济效益。

2、龙头企业不强,带动力弱

随着优势特色农产品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和产量的逐年增长,县内深加工龙头企业少、加工转化能力低、带动力弱的问题日益凸现出来,严重制约了优势特色产业的发展。一是缺少大型龙头企业带动,产业层次低。由于加工业技术装备和管理水平落后,产品单一粗放、附加值低,深加工产品基本没有开发,经济效益偏低。优质粮、牧草等产业都存在类似的问题。二是龙头企业少、加工能力弱。如甜菜只有冷山糖业独领风骚,甜菜的加工转化率低,影响了甜菜产业整体效益的增长。其他产业突出的龙头企业也寥寥无几,加工转化能力有限。

3、市场主体的利益联结机制没有完全稳定建立起来,产供销一条龙、贸工农一体化尚未形成

基地与农户、基地与公司之间缺乏稳定长效的利益联结机制,因而未能实现产、加、销一条龙,贸、工、农一体化。由于农企之间没有形成稳定、长效的利益关系,农户难以稳定地给加工企业提供优质专用原料,生产与加工、销售与市场常常脱节,丰收的年份往往销不出去,歉收的年份又使得各厂家争相抢购原料。利益联结机制的缺乏,致使购销合同往往不能按约兑现,农民的利益无法得到保障,严重影响了农户、基地、公司之间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目标的实现。

4、产业链短,标准化生产不够,最大经济效益得不到实现

我县马铃薯、杂豆、向日葵等产业处在粗加工初级阶段,深加工还基本处于空白,沿用传统粗放的生产手段,生产全过程技术落后,标准化技术的组装配套不够,不能实现优质生产、集约经营。

四、对策和建议

1、树立大农业思想,用发展工业的理念来抓优势特色产业发展

注重培育一批具有市场竞争优势的龙头企业,有利于带动和促进全县优势产业的整体发展。当前首要的是要营造良好的产业发展环境,充分用好、用活优势资源,走开放式发展的路子,积极引进国内外农产品加工企业和营销公司,享受自治区产业发展扶持政策,通过土地股份合作制等形式,集中土地资源,投资兴建生产基地和加工企业,扩大规模生产,发展贸易和外向型农业,提高产业层次。我县很多优势农产品加工企业对外合作联营已是大势所趋,应当遵循市场经济规律,打破封闭,积极吸引外部资本与管理尽快进入,建立联合舰队,也可以采取借船出海的办法,依托县外大型企业的品牌和市场优势壮大自己,争取能够在全国优势特色产业蓬勃发展的新一轮竞争中捷足先登,加快发展。

2、加强政策引导,从建立和创新机制上解决问题

一是要集成政策,扶优扶良,鼓励先进。对发展突出的加工企业、流通企业和原料基地,给予以奖代补奖励或贴息支持,促进产业做大做强,提升综合效益,带动产业扩张和升级。二是要整合资金,集中财力,解决发展资金短缺的矛盾。自治区的扶持资金要集中使用,避免撒胡椒面,要补贴到技术服务、良种、农机等关键领域和核心环节,形成引领效果,发挥四两拨千斤的作用。三是积极探索建立包括防范疫病和价格风险在内的农业风险基金和产业保险体制,构建产业发展的内在稳定器和缓冲台。四是要支持和引导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大力推进企业与基地的对接,形成企业+合作组织+农户稳定的利益共同体,使市场主体都能获得平均利润,从而建立稳定合理的利益连接机制,加粗和延长产业链条。五是适度调控支农金融策略,制定鼓励金融企业支农的优惠政策,加快农业和农村信用评级以及担保机构等诚信体系建设,建立金融支农长效机制,引导金融资金有序流向农村和农业产业,解决农业产业资金不足的贫血问题。

3、做大做强带动力强、辐射面广的产业,扩大产业规模和效益

第一,重点发展、集中扶持产业集中度高、带动力强的马铃薯、向日葵、甜菜和杂豆产业的经营,提高层次,使这四大产业成为现代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的带动极产业。第二,积极支持和推动特色明显、有潜力的其他特色产业发展,对这些产业要重点培育,积极扶持,规模生产,使这几大产业成长为现代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的骨干产业。

4、鼓励和发展中介组织,积极开拓国内外市场

要鼓励和发展专业合作组织,发挥好中介组织连接农民与市场、企业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协调好彼此关系,形成企业与农民双赢的格局,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规范市场秩序,优化市场环境,支持和引导龙头企业和销售大户开辟市场。促进建立机制灵活、功能齐全、层次分明、体系完整、开放有序的各类市场,开辟产业发展的广阔天地。各级干部要学会跑项目、跑市场,为企业和产业发展搭建平台。要加大对外宣传力度,积极开展市场营销活动,注重培育、打造和保护XX县知名品牌,大力拓展国内外市场,提高我县优势特色农产品的市场知名度和占有率,获得较大的比较效益。

产业调研报告8

近年来,薛城区沙沟镇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不断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积极开展招商引资,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强力推进第三产业,全力打造特色产业镇。

一、特色产业发展基本情况

沙沟镇区位优越,交通便利,总面积84.5平方公里,辖35个行政村,人口5.5万人。全镇特色产业主导产品为木材、农产品加工等,特色产业从业人员4100余人,去年实现年销售收入8.4亿元。自以来,重点培植了捷利林业等8家限额以上骨干企业,全镇发展民营企业24家,总数达到46家,新发展个体工商户720户,总数超过1000户。累计签订招商引资合同38项,合同利用外资8.3亿元,实际到位资金7.4亿元,年均增长50%。先后招商引资了枣庄港、济正保健品、顺翔科技、超级市场等4个过亿元项目,捷利木业等过千万元项目14个,过百万元项目20个,实现当年投资、当年建设、当年投产的项目12个,增加税收2200万元,为沙沟经济的快速发展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

二、主要特点和经验做法

一是经济发展速度快。近年来,全镇上下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推进国民经济快速发展。二是重点骨干项目多。顺翔科技、枣庄港、济正保健品、捷利木业、超级市场等一批骨干项目、龙头企业促进了沙沟经济的迅猛发展。今年1-9月份,全镇实际利用外资3.68亿元,实际到位固定资产投资2.94亿元,分别完成全年任务的122%和117%。三是基础设施投入大。为确保特色产业发展,自以来,共投入资金3000余万元,整理土地2万亩,新增灌溉面积2万亩,改善灌溉面积3.5万亩,为特色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四是中小型企业发展迅速。自至今,全镇共有总投资1.6亿元的济正保健品、总投资1.2亿元的枣庄港、总投资1.2亿元的顺翔科技、总投资1.2亿元的超级市场等4个过亿元企业,带动了沙沟镇特色产业的快速发展。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制约因素

沙沟镇特色产业,近年来取得了很大成绩和经验,为今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在发展中也存在和暴露出一些亟待解决的矛盾和问题。如:农业基础比较薄弱,产业化水平较低;工业结构不合理,骨干企业少;第三产业层次较低,经济运行质量不高,经济效益差,缺乏特色和竞争能力,难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上级特色产业政策和资金的.帮扶力度需要进一步加大,等等。

四、下步工作打算和意见建议

今后,我镇将继续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富民政策,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以效益为中心,做好三个方面结合文章,努力促使全镇特色产业快速发展。

(一)结合招商引资优惠政策,逐步实现由农业、林业大镇向工业化城镇转变

坚持把工业放在经济发展的突出位置,进一步强化工业兴镇意识,以招商引资为动力,在实现经济跨越发展上求突破。以招商引资为动力,不断在创新招商引资方式上做文章,千方百计把项目引进来。加大跟踪服务力度,对引资落地项目,严格落实领导责任制,实行一个项目,一套班子、一项奖惩,确保建设见效。不断拓宽招商新空间,狠抓签约项目的跟踪落实,提高项目合同履约率、资金到位率、项目开工率,做到引资一个,落实一个,建成一个,达效一个,不断提高招商引资成功率。

(二)结合市区城市规划,切实扩大城镇建设规模

结合新城城区南扩、薛城城区南拓的市区城市规划,以个体经济为重点,发展私营经济主导型城镇。以民营企业发展为重点,在培植壮大新的经济增长点上求突破。把发展民营经济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强镇富民”的战略措施来抓,扩大城镇建设规模,提高规划档次和建设水平。突出特色,强化功能,重点抓好城镇基础设施,工贸小区和市场建设,积极发展以民营经济为特色的城郊型城镇。

(三)结合区位优势,加快发展第三产业

充分发挥我镇区位、交通优势,加快枣庄港建设,加快鲁南物流中心建设速度,继续加大张庄石榴山庄投入力度,积极挖掘镇内旅游资源,开展以铁道游击队基点村为主体的红色旅游,加快城镇住宅示范区建设,大力改善住宅功能,搞好小康型住宅,使建设的总体水平有新的提高,同时因势利导,启动民资、外资,大力发展商贸、餐饮、文化、娱乐等第三产业,在全镇形成千家万户搞个体、干民营的良好局面。

产业调研报告9

一、主要成效

近年来我市各级政府认真贯彻中央、省、市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市委提出的“加强农业,做特农业”产业发展思路,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立足资源优势,大力培育具有比较优势的特色农业产业,取得了明显成效,促进了全市农业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优质烟叶产业。做大做强“金三明”烟叶品牌。突出发展“翠碧一号”特色品种和生态型无公害烟叶,保持年种植面积在40万亩以上,年产量6万吨以上。笋竹苗木花卉油茶产业。以竹山集约经营为重点,竹子现代科技园为示范,提高林地产出率,大力发展笋竹精深加工,大力发展苗木花卉和油茶产业。新建丰产竹林6.56万亩,种植苗木花卉2.9万亩,新造和抚育油茶林4.2万亩。畜牧水产业。加快发展肉牛肉羊规模养殖,同时积极推进产品深加工。全市生猪年出栏139.71万头,肉牛出栏4.25万头,肉羊出栏18.82万头,家禽出栏2515.13万只,水产品年产量6.4万吨。中药材产业。重点抓好紧缺中药材和制药企业所需的原料药材品种栽培、引进和示范。全市中药材面积达18.44万亩。食用菌产业。突出抓高海拔地区反季节和珍稀食用菌以及低海拔区域的草生型和城郊型“菜篮子”食用菌。全年栽培食用菌2.7亿袋,产量7.66万吨。果茶产业。加快品种结构调整,引进推广优质品种,发展水果加工和茶叶精加工,扩大名优茶种植面积。全年茶叶面积达24.66万亩,产量2.4万吨,水果面积114万亩,产量84.71万吨。建莲产业。进一步选育和推广优质高产建莲品种,与旅游观光农业相结合,加强深度开发建莲功能食品和医药原料,延长建莲产业链。

(二)产业经营水平不断提升

现有国家级特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国家级扶贫龙头企业和品牌农业金奖企业各2家,省级龙头企业18家,市级龙头企业135家。,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实现销售收入90亿元,带动农户44万户。先后有10个产品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保护,7个县(市)列入福建乌龙茶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区域,1个产品获得中国名牌产品,2枚商标获得中国驰名商标,1个产品获得出口免检产品,4个产品获得国家免检产品;累计拥有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等“三品”认证产品251个,位居全省前列。

(三)产业适度规模经营不断扩大

全市培育形成泰宁县焦溪村锥栗、大田县大中村大薯、三元区炉洋村脐橙和沙县西霞村蔬菜等225个“一村一品”特色村。烟叶种植户数达4多万户,户均种烟9.82亩,其中20亩以上的种烟户有1984户。发展林业专业合作社149个,经营林地面积59万亩。生猪规模养殖场270个,年可出栏120万头生猪;规模养羊专业户155户,年可出栏12万头;蛋鸡规模养殖场达到13个,存栏30万只;肉鸭规模养殖场达到25个,出栏370万只。新增网箱养鱼1000个,生产能力吨。

(四)产业科技服务水平不断提高

全市乡镇均成立了“农业155”服务队,“农业155”信息员覆盖了行政村,形成一支贯通市、县、乡、村四级的联动工作队伍,加强对农业特色产业的技术指导服务。今年以来,全市举办农业实用技术培训班700余期,培训8.5万人次。组织一批科技特派员到农村推广农业“五新”、培育农业科技示范点(片),引进各类农作物新品种200个,建立新品种示范片5万亩,示范推广新技术13项,新肥料23.8万亩,新农药38万亩次,新机具578台套,购机补贴资金达3850万元。

(五)产业对外合作交流不断加大

连续七年在外地举办农业专场招商会,连续五年举办海峡两岸(三明)林业博览会。明台农业合作加快发展,引进涉农涉林台资企业66家,总投资1.65亿美元;引进一批台湾新品种、新技术、新工艺,推广面积达15万亩。清流台湾农民创业园正式升格为国家级创业园,引进台资企业22家,总投资6948万美元,引进台湾良种29个,引进台湾技术18项,推广面积3.5万亩。

二、存在问题

从调研的情况看,当前我市农业特色产业的发展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和制约因素,主要表现在:

一是特色产业龙头企业偏少偏小,产品市场竞争力不强。全市农产品加工企业少,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产值上亿元的仅有17家,占百分之12.6;国家级、省级农业龙头企业分别只占全省的百分之6.5和百分之9.7。农民专业合作社还处于起步阶段,规模偏小,带动农户仅占总农户数的百分之23.8。一些地方的农业特色产品雷同,特色不鲜明,优势不突出,市场竞争力不强。加之企业、农户和市场之间衔接不够,产、供、销脱节,资源优势不能有效地转换成市场优势,造成有特色的产业形不成规模,有规模的产业又缺乏特色。

二是特色产业科技服务人才缺乏,产业化服务体系建设滞后。由于我市地处山区,条件差、待遇低,农业科技人才留不住也引不进。目前,农村大多数乡镇农业技术服务网络不够健全,农业科技服务人员偏少,加上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尚未形成规范、完善的’技术服务体系,造成了产前不能及时准确提供市场信息,产中不能及时有效技术指导,产后不能及时做好市场对接,这也不同程度挫伤了农民发展特色产业的积极性。

三是特色产业资金投入有限,产业发展动力不足。由于各级财力薄弱,发展资金严重不足,县乡不能拿出更多的资金扶持产业化龙头企业和重要项目的发展。金融投入由于缺乏有效担保主体,农民自身房屋、土地又不能抵押,金融支农难以落到实处。农业又属中长期项目,季节性强,回报率低,难以激发社会各界的投资热情。同时,农民对农业生产的投入很有限,使有特色的产业形不成规模,从而制约了农业产业化的发展。

三、几点建议

(一)加强组织领导,提高对发展特色农业的认识

政府和各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发展特色农业对于发挥我市地域和资源优势,增加农民收入,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切实加强对发展特色农业的领导。要紧紧围绕“加强农业,做特农业”的产业发展思路,进一步明确我市发展农业特色产业的主攻方向和目标任务,认真落实三明市发展现代农业行动计划。建立健全统一领导、分工协作、各负其责的工作机制,有力促进农业特色产业的发展。要加强运作,打好海西、老区、苏区牌,争取中央、省上对农业特色产业更多的项目资金支持。要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加快集体林权制度配套改革,促进农村耕地、林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激活发展特色农业动力,做大做强做优我市农业特色产业。

(二)创新经营方式,提升特色农业产业化水平

政府和有关部门要把市场前景好、发展潜力大、带动能力强的成长型企业纳入培育扶持范围,通过政策扶持、项目支持、政策性贷款贴息等办法做大规模。健全完善“公司+基地+农户”等模式,带动生产基地建设,延伸产业链,增强辐射带动作用。要加快特色农业的示范乡镇、示范基地建设,着力发展一批具有一定规模的“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特色产业乡村,推进产业化规模化经营。加快发展一批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大力培育一批国内知名的区域品牌、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加快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监管体系、信息体系建设,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鼓励龙头企业创办互助合作组织,推动龙头企业与农民利益的紧密结合、专业合作组织与市场开发拓展的紧密结合,完善龙头企业与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及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

(三)推进科技创新,提高特色农产品科技含量

政府要逐步构建完善市农科所、农作物选育创新平台、国家及省级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食用菌菌种繁育中心、清流花卉良种培植繁育中心、闽台林业研究所、闽台林业科技交流培训中心等一批农业科技研发推广机构和创新平台,尽快形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备、运转高效、支撑有力的农业科技自主创新体系。要突出抓好农产品深度加工,大力扶持现有果蔬、畜禽产品和林产品及生物医药等重点加工生产企业,开展技术创新,发展科技型企业。同时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优选引进一批农产品加工高新技术企业,延长农产品产业链,提高经济效益。加大对明溪南山、沙县柱源等10个市级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的资金投入和农业“五新”推广力度,确保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在发展特色产业中起到先行先试的作用,成为农科教结合示范基地、新品种和新技术试验示范基地。

(四)创新服务机制,提升特色农业服务水平

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加强农业技术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推进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和兽医管理体制改革,健全乡镇或区域性农业技术推广、动植物疫病防治、农产品质量监管等公共服务机构,着力解决基层农技人员缺少和工作经费不足等问题。切实抓好乡镇“三农”服务中心和村综合服务站建设。要加强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加快推进一批在建及新建大型农产品市场建设。加快农村市场信息化建设,为农民提供市场信息、购销对接等服务。要加快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引导和鼓励农业龙头企业、供销合作社、种养大户、科技人员、返乡创业农民等领办或创办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并在财政补贴、税收、用地、用电和“绿色通道”等方面予以支持。要加大对农业金融政策的支持力度,改善农村金融服务,认真解决农民和农产品企业贷款难融资难问题,为农业特色产业发展提供资金支持。

(五)突出明台合作,实现明台特色农业优势互补

要以海峡两岸林业博览会为平台,突出林业成果转化、生物农业产业对接和生态旅游观光等,加快实施林产品加工等六个合作区建设,努力打造全国林业对台合作示范区和全国林业改革示范区。以清流台湾农民创业园区升格为国家级园区为契机,不断扩大合作交流范围,全面提升明台农业合作层次,努力在招商引资、农业特色产业开发、农业科技合作,特别是农业“五新”技术的引进、示范和推广、特色农产品生产经营、农产品深加工、农产品物流业、观光休闲农业等领域取得新突破。要积极构建明台交流合作平台,加强和鼓励两岸农业企业、农业学校和农业科学研究机构、农业推广单位携手合作,建立农业产、加、贸一体化合作模式,研究开发农业新技术、新产品,开拓新市场,促进农业特色产业发展。

产业调研报告10

6月13日,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李秀侠带领办公室、农工委、城建工委有关同志在农林委主要负责人的陪同下,深入临涣双林生物质燃料公司、百善昊晨食品有限公司、永民种业集团、淮北中瑞农产品批发市场,就我县农业产业化发展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县农业产业化成绩和亮点

我县农业产业化工作在市场向导、政府指导、政策引导“三轮驱动”下,以重点龙头企业为牵引、农产品加工企业为依托、大户经营为基础,经过近几年的努力,已发展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20家,其中省级龙头企业15家,市级龙头企业46家,年营销收入超亿元的龙头企业23家(皖雪食品进入20xx全省民营企业制造业50强榜单);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已达67家,初步形成了面及面制品加工、畜禽养殖肉制品加工、瓜果蔬储运产销、良种繁育生产加工推广、秸秆综合利用等五大主导产业,基地面积160万亩次,辐射带动20万农户,20xx年,全县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业产值达159亿元,为我县稳增长、惠民生发挥了重要作用。

其亮点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124”现代农业发展布局基本形成。宿永路一线“良繁带”。建设50万亩标准化良种生产基地,打造全省良种生产大县和国家优势农作物制种基地。20xx年,我县被安徽省认定为第一批小麦、大豆区域性良种繁育基地,种子基地每年生产小麦良种1.9亿公斤、大豆良种0.25亿公斤以上。百善现代农业示范区,五铺现代农业科普示范区。重点推进百善现代农业综合示范区争创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和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五铺现代农业科普示范(生态循环)区重点申报国家现代农业生态旅游庄园。培育发展四大主导产业。一是培育发展品牌粮食产业;二是培育发展高效瓜菜产业;三是培育发展健康畜牧产业;四是培育发展农产品加工业。

(二)健全市场网络促进产品流通。以中瑞农产品批发市场为代表的众多“农”字号企业着力构建信息沟通、网络连通、货物互通、物流融通的大生产、大货源、大市场、大物流、大集散贸工农一体化、产供销一条龙的格局,形成完整地保全县、供周边、买全国的全开放农产品产业链。

(三)提高创新能力加大品牌建设。联合国家级、省级科研院所及大专院校专家与我县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交流合作;支持龙头企业申报和推介驰名商标、名牌产品及“三品一标”产品,全县农产品注册商标已达186件,“鲁王”牌面粉、“幸运”牌方便面等7个品牌获省级名牌称号,15个农产品获中国绿色食品标志使用权。华瑞公司“永航”牌面粉经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审定为绿色A级食品。20xx年8月,我县创成安徽省农产品质量安全县。

二、存在问题

(一)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培育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投入多、利润小、见效慢、风险高,小农户投不起,大企业不愿投。

(二)农业产业化基地培育难。由于当前农业规模经营面积偏小、档次不高,多数基地农户没有及时得到来自龙头企业的市场信息、技术指导和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农户仍承担较高的自然和市场风险。

(三)农业企业发展融资难。由于农业产业化企业投入大、资产负债率偏高、企业固定资产少、缺乏有效抵押资产、金融部门惜贷以及担保体系不健全等因素,造成资金短缺、融资困难,制约了企业发展和市场开拓。

三、几点建议

大力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做好农产品提质、延链、增值文章。

(一)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优化农业产业化发展环境。县政府要把农业产业化发展放在突出位置,加强对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组织协调、宏观指导和服务工作,继续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对有比较优势、有市场潜力、有竞争实力的特色产业和企业予以重点倾斜。

(二)做大做强龙头企业,持续增强产业化发展的内生动力。多方筹措资金,促进龙头企业发展。把产业扶贫、科技扶贫、金融扶贫、技术扶贫等扶贫资金与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有机融合起来;支持龙头企业通过发行企业债券间接融资,帮助大型骨干企业通过上市直接融资。一要扶大扶壮扶强一批骨干龙头企业。对现有的`国家级、省级、市级重点龙头企业,要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把农产品加工“蛋糕”做大,把品牌交响,把市场打开;二要通过大力招商引资和科技创新,发展一批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的创新型龙头企业。促进农产品转化增值。

(三)抓好延链补链,建设规模化标准化农产品基地。加大配套基地建设力度,搞好规划布局。鼓励支持龙头企业通过租赁、承包、股份合作、土地流转和订单等形式建设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的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

(四)增强品牌意识,提高产品竞争力。农业品牌化是衡量一个地区农业产业化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要把培育名牌农产品、加快推进农业品牌化建设作为一项重点工作抓紧抓好。要积极引导龙头企业增强质量意识和品牌意识,加大技术研发投入,不断研发新产品,提高产品质量和档次,优化产品结构,争创知名品牌,全面提升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产业调研报告11

8月20日-24日,县人大常委会采取分组调研、集中视察和座谈的方式对全县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建设和发展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农业与农村工委综合调研意见和建议,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县政府及其职能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农业、农村工作各项政策,高度重视发展农业,以稳定粮食生产、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为目标,加大工作力度,落实各项措施,我县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保持了较好的发展势头,取得明显的成效。表现为我县龙头企业数量增加、龙头企业规模增大、带动农户总量增大,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迅速。截止调研时,我县拥有省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31家,县级龙头企业28家。上半年,省市级龙头企业总产值为10.36亿元,企业总净利税为8500万元,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到27家,比去年增加8家,产值11.02亿元,增长40.2%。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已成为农民致富的“引路人”。

二、存在问题:

在调研中不难发现,我县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依然存在着不少问题和困难。主要表现在:一是龙头企业规模偏小。我县至今没有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绝大多数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年产值均在3000—5000万元左右,有些养殖业年产值虽超亿元,但通过实地调查,远远达不到亿元企业规模;二是融资困难,企业产业链不长。我们在调研中发现,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融资困难制约了企业的发展,因大部分企业没有土地证和房产证,企业土地和房产不能去银行抵押,无法足额贷款;三是农产品品牌混乱,造成无序竞争现象。我们在调研中发现,我县绿茶品牌就有十几个,又如酱制品,品牌也有4家。而这些企业各自为阵,相互恶性竞争,从而影响了品牌发展。

三、意见建议:

为进一步推进我县农业产业化发展,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工委结合我县实际,提出如下建议:

(一)积极培育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一是要按照“扶优、扶大、扶强”的原则,重点培育扶持一批起点高、规模大、带动能力强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通过整合涉农项目资金,把财政支农资金和各类涉农资金以及其它有关开发项目,实行捆绑使用,支持重点龙头企业,扩大生产经营规模,增强自身活力,尽快扩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规模;二是围绕我县丰富的农业资源和特色产业,大胆地引进外资,吸引外资参与我县农业产业化建设,利用他们的资金、技术、管理经念和模式,发展壮大龙头企业;三是要培育一批规模大、特色鲜明的农业产业化集群,逐步形成茶叶、蚕桑、养殖业、粮食、宣纸书画纸、木竹加工等为主的主导产业集群。

(二)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优化产业化发展环境。一是认真落实好中央、省、市对农业产业化的扶持资金和优惠政策;二是对已制订出台的扶持政策进行一次全面的`检查,对照政策,在抓好具体落实的同时,制订和完善扶持政策,并参照工业企业标准,提高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扶持奖励资金比例,鼓励并支持龙头企业发展;三是要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帮助企业解决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1、整顿涉农企业收费,全面清理、取消涉农企业不合理收费项目,规范收费行为;

2、积极为具备条件的涉农企业办理土地证、房产证,切实解决涉农企业贷款难、担保难、抵押难的问题;三是要因地制宜、科学布局,真正从政策扶持、组织机构、规划等方面着力落实农业产业化园区建设。

(三)加强品牌建设,扩大市场份额。一是要鼓励和支持龙头企业把品牌建设放在突出位置,着力打造属于自己的品牌;积极申报“三品”认证,积极争创中国驰名商标、中国名牌产品、中国名牌农产品等“国字号”品牌。对于成功申报“三品”、获得“国字号”名牌农产品的龙头企业,县政府应加大奖励标准;二是要整合品牌资源。针对我县部分农产品商标多、杂、散的问题,可成立农产品品牌整合领导小组,具体负责农产品品牌整合工作。本着一个产业、一个品牌,扶持一个,发展一个,成功一个的原则来推动农业名牌,比如整合茶叶品牌,极力打造“泾县兰香”和“涌溪火青”两大系列,举全县之力组织对两大系列品牌进行宣传,包装和促销活动,确保品牌创立上形成有机的统一体系,不断扩大我县农产品的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

产业调研报告12

一、产业发展的现状

近年来,在区委、区政府领导下,我乡主动作为,顺势而上,紧紧抓住发展的大好机会,积极争取上级扶持,有效破解群众增收困难这一难题,采取切实有效的办法大抓农村产业。产业发展呈现出从弱到强、从无序到有序、从疲软向蓬勃发展的态势,产业经济成为全乡村经济的“助推剂”。

(一)畜牧养殖产业发展势头良好

畜牧业是我乡的传统产业和基础产业,把发展畜牧业作为调整和优化农村产业结构,繁荣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工作来抓。养殖规模不断壮大,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养殖水平不断提高,畜牧产业得到了稳步发展。20xx年,全乡畜禽存栏量近7万头(只),各类养殖大户70户,实现畜牧业年产值达2500余万元,实现畜牧业农民人均增收600余元。

(二)果蔬种植产业发展前景广阔

我乡有种植蔬菜的传统,有距离巴城较近的优势,大力发展优质水果和蔬菜产业,打造有机、绿色蔬菜基地建设。

积极帮扶回乡创业青年岳林在家乡组建了“金大寨种养殖业专业合作社”,以寨子包村为核心,租赁土地20xx余亩,打造以优质蔬菜、水果、水产等为一体的现代观光农业产业园。目前,已建成生态草莓园200亩,优质食用菌10万袋。蔬菜大棚15个,30余亩。完成核心园区耕作道8公里,硬化园区公路200米,园区蓄水池8个6000余方,新建、整治园区渠系5000余米。总投资820余万元。解决当地农民就业100余人,20xx年已实现产值80余万元,20xx年拟建成草莓园300亩,食用菌40万袋,种植蔬菜300亩,可实现产值4000余万元。

回乡创业青年赵维国发起、并组织成立万绿种养植专业合作社,现有社员150人。依托印山坪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万绿种养殖专业合作社等专业合作社的带动作用,主要种植莴笋、韭菜、芦笋、大葱、西红柿等品种。目前全乡蔬菜种植面积4600余亩,产量1.12万吨,实现销售收入3000余万元,农民人均增收860余元。果蔬农产品采取传统种植模式,走无公害种植路子,结合现代农业科技,产品质量过硬,畅销城区,成为深受市民喜爱的“农民种的绿色菜品”。金大寨专业合作社引进北京的葡萄品种,在寨子包村种植的优质葡萄,成为具有绝对竞争优势的高品质水果。

(三)工业项目实现从无到有

由于受地理条件和资源的限制,我乡工业发展举步维艰。近年来,乡党委政府班子不断发掘本乡资源优势,结合市场需求,通过招商引资,成功引进外地客商,投资300余万元,在天桥村兴建了纯净水生产基地。该水厂的建设,既把多余的山泉水“变废为宝”,解决全村近30名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增加了农民收入。

(四)发展乡村旅游业大有可为

我乡距离主城区较近,生态良好、民风淳朴、乡风文明,古楼山已成为具有一定知名度的旅游休闲基地。近年来,我乡以鼓楼山、寨子包、方山雁、何家坪村为依托,打造观光农业,实现农民人均增收1000余元。我乡的“生态农业产业示范基地与观光园”项目,核心园区达2300余亩,种植优质草莓和葡萄,打造农业产业观光体,吸引了更多市民到休闲观光。

二、主要做法和经验

(一)重视产业发展是根本

我乡过去产业发展虽有起步,但未形成规模化、市场化发展的状态,在增加农民收入、产业结构调整方面动力不足,成效不明。去年以来,在区委、区政府领导下,我乡把农村产业发展列入全乡工作的重中之重,放到了非常突出的位置。坚持产业先行,搞好科学规划,积极回应人民群众建设美好新生活的强烈愿望,充分发挥乡党委的决策力量和政府的主导作用,充分释放群众在产业发展中的主体作用,调动全乡各方面力量,全力以赴打好产业发展攻坚战。以特色产业为支撑,下大力气走出以产业发展促进群众致富奔小康的康庄大道。回应发展需要,解决了为何发展农村产业的问题。

(二)发展定位准确是关键

产业发展定位准确与否事关我乡产业发展的成败,经过不断实践和努力探索,结合实际和历史传统,因地制宜,充分论证,村民自愿,逐渐形成了我乡产业发展的工作思路,以富民强乡为目标、以农民增收为方向,以主城区为市场,围绕有机、绿色、无公害,大力发展果蔬产业;围绕“传统养殖、市场竞争”的战略,大力发展畜牧养殖产业;围绕地理和生态优势,大力发展乡村生态旅游产业;围绕巴山新居和聚居点建设,结合农村发展的历史趋势,发展个体经济和现代服务业务。发展定位准确,解决了如何发展农村产业的问题。

(三)突破发展方法是核心

把“纸上谈兵”演变成产业发展的成果和农民增收的现实,是该项工作的核心。一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走出去”开展招商引资,引进资金、技术,仅20xx年下半年,赴成渝、珠三角开展小分队招商3次,对接企业20余家,洽谈现代农业、旅游文化、商贸服务等项目8个,成功引进现代农业项目1个,合同协议投资20xx万元。二是积极实施“回引工程”。大力宣传近几年来我区的发展变化,吸引在外人士返乡创业,成功回引了赵卫国、梁李等在外人士19人,总共投资0.8亿元,着重发展果蔬、中药材、农产品加工等产业。多措并举,有效解决了怎样发展产业的问题。

三、下步工作打算

在已有产业发展成绩的`基础上,我乡将再接再厉,鼓足干劲,力争上游,抓好抓实今后的产业发展工作。

(一)在工作推动方面下功夫

开弓没有回头箭,产业发展的目标任务倒逼全乡干部主动作为,推到产业工作一线。坚持强有力的工作措施,树立时不待我的紧迫感,想更多的办法、用更多的措施推动工作。发展决心不减,形成发展的更大合力,扎实推动产业发展,形成常态化和长效化工作机制。

(二)在做大做强方面下功夫

我乡的畜牧产业、果蔬产业、乡村旅游等产业,已初具规模,下一步,充分调动积极性,研究和对接市场,做大做强现有产业,打造产业升级版,使之成为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本土品牌。

(三)在服务保障方面下功夫

做好服务保障工作是转变政府职能的要求,认真树立投资兴业、干事创业的良好环境,高度重视投资软环境建设,大力宣传发展环境,贯彻落实开放合作工作部署,做好产业发展的服务保障工作,营造产业发展的氛围。

关于作者: 学习啦

为您推荐

发表回复